新闻动态

顺治帝把多尔衮掘墓鞭尸,对多尔衮的独生女儿,又是如何处理的?
发布日期:2025-07-29 01:22    点击次数:81

1650年,也就是顺治七年的十一月,总感觉胸闷气短,头昏脑涨、心情烦闷。太医们的药方还是一如既往地不管用,为此多尔衮决定,一路骑马打猎去喀喇城。

或许是满族祖先以打猎为主的缘故,在当时满人的认知中,只要策马扬鞭跑一圈,那些不舒服的症状可能都会一扫而空。也许,这是多尔衮自以为能缓解身体病症的好办法。

但多尔衮不知道的是,这一去,却成了他叱咤风云一生的终点站。

十一月十三日,多尔衮率领诸王、贝勒等八旗官兵出了京城,迎着西北风,疾驰长城外。可在多尔衮策马奔腾在无边的猎场中时,迎面吹着凌冽的寒风,导致本身病情加重,从马背上摔了下来,重重地跌落在冰雪上。

将士们急忙搀扶起多尔衮。御医检查了他的伤势,膝盖摔伤严重,便为他涂上药膏。有人曾奏请多尔衮回京养伤,多尔衮却坚持按照原计划,去喀喇城。

这一年的农历十二月初七,以多尔衮为首的乌泱泱的一大帮王公贵族们,在路上游荡了二十四天,终于到达了喀喇城行宫。

和影视剧上的多尔衮不同,真实的多尔衮身体其实很差。史书记载多尔衮“机务日繁,疲于裁应,头昏目胀”,据说他还中过一次风。

掌握大权以后,本来政事和军务就特别繁忙,多尔衮却沉溺女色,基本上每天烟不离手,不健康的习惯,导致了以前身上遗留的战场上的伤也经常性地发作。

多年来的战场生涯,让多尔衮积累了许多内伤外伤,身体早已悄悄在透支了。

所以摔伤加上多尔衮本身羸弱的身体,那是真的要了他的命。

关于多尔衮的病逝,《皇父多尔衮外出围猎日记》记载:“[顺治七年(1650) ]十一月十三日,皇父摄政王身体欠安,居家烦闷,欲出口外野游,(十二月)初七日,宿于喀喇城。本日,皇父摄政王病重歇息。初九日戊子,戌时,皇父摄政王猝薨。”

十二月初七那天,多尔衮到了喀喇行宫时,病情就加重了,无法出去打猎,只能躺着休息。第二天依然没有好转的迹象。

此时的多尔衮已经在床上不能动弹,他意料到自己大限已至,回不去京城了,他不放心自己的身后事,急忙密召一母同胞的哥哥阿济格前来,嘱咐事宜。

虽然阿济格鲁莽无谋,可是多尔衮毫无选择。多尔衮虽然一生妻妾众多,可都没能给他生下一个儿子,多尔衮只有只有一个女儿叫东莪。可在多尔衮眼里,女儿肯定是没有亲哥更适合托付后事。

因为此时多尔衮弟弟多铎已经去世,就算不放心这位大哥,却没有人可以托付后事。

阿济格匆忙来到摄政王多尔衮的大帐,其他人都被喝退,只有兄弟俩凄然相对。没有人知道,这兄弟俩到底说了什么。

十二月初九当天,多尔衮病情恶化,在当天晚上八点钟左右,行宫却突然传出消息:摄政王去世了。虚岁三十九岁。

多尔衮才39岁,正值春秋鼎盛的年纪。

多尔衮的死讯传到了北京,城中顿时感觉炸锅一样。《清史稿》描述的反应是“震悼”,先是极度震惊,不相信这是真的,只是这个时候多尔衮的余威犹在,所以顺治必须当面表现出悲伤悼念。

当时众人得知多尔衮死后最关心的一件事是,下一步,多尔衮留下的巨大权力,由谁来接盘呢?

顺治没想到的是,就在大家为此猜测的时候,有个人却跳了出来。谁呢?他是多尔衮的亲哥阿济格。

阿济格不仅妄自尊大,而且居功自傲。多尔衮在世时,阿济格曾经多次向多尔衮提出封自己为“叔王”的要求,但都被多尔衮回绝了。

多尔衮死后,阿济格私心爆发,又想接替多尔衮生前的势力。在阿济格看来,他理所应当成为新的掌权者,因为他不仅战功卓著,还是多尔衮的亲哥哥,而且辈分还大,跟他同辈的那些王爷。代善、多铎、多尔衮都死了,只剩下他。

而且,多尔衮在临终前,也似乎想过让阿济格接替他的权力。

清初史学家谈迁在著作《北游录》中曾写道,多尔衮弥留之际曾找阿济格密探。虽然不知道多尔衮到底给阿济格说了些什么。可接下来,阿济格就开始一系列莫名的操作。

在多尔衮死后当晚,阿济格迅速擦干眼泪,让他儿子劳亲带着士兵去找两白旗的大臣,要求众人效忠他。

同时阿济格点起三百精锐骑兵,让他们先行进入京城,其他人虽然不知道阿济格为何要派兵入京,但是能看出来,阿济格显然是要搞事情。

好在这个事情被翰林院大学士刚林知道了,立即骑马狂奔,抢先一步到达京城,向顺治帝汇报了阿济格率领三百骑兵进京的事情,等到阿济格的三百骑兵到达后,伏兵四起,全部被拿下。

而阿济格对此一无所知。

十二月十七日,多尔衮的灵柩被送回京城,顺治带领王爷贝勒和文武百官身穿丧服,在东直门外五里迎接,文武百官跪在地上哀号。

可此时,护送多尔衮灵车返京的阿济格却继续作死,《清史稿》记载,阿济格竟然不摘掉佩刀就直接向顺治帝行礼。不仅如此,他还让儿子劳亲率军给顺治“护驾”,和皇帝的禁卫军站在一起。

明眼人都能看出来,阿济格这不是想保护皇帝,简直像要劫持皇帝。

阿济格想当新的摄政王的心思早已被众人看穿,不仅让顺治帝反感,就连多尔衮昔日的手下也看不惯,当即站出来告发阿济格阴谋叛乱,可对此,顺治帝并没有立马处置阿济格,顺治帝认为,眼下要以多尔衮葬礼为重。

等灵柩到了多尔衮的府上,顺治下令八旗王公贝勒集体为多尔衮守丧。三天后,顺治为多尔衮举办了盛大的葬礼。

就在举办多尔衮丧礼的第四天,顺治帝派人去多尔衮的睿亲王府取回了两件属于他的东西:信府和赏功册。

信符和赏功册相当于调动、赏罚军队的凭证,顺治拿到了这两个东西,相当于掌握了枪杆子。有兵有枪的顺治,自然底气十足。

又过了五天,顺治下令追尊多尔衮为皇帝,谥号“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”,庙号成宗,以帝王之礼安葬。过了半个月以后,顺治帝又将多尔衮的牌位请入太庙。到这里,多尔衮一生的荣贵达到了顶峰,备受殊荣。

多尔衮的身后事处理完了,顺治帝便开始处理阿济格了。

这一年的十二月十六日,顺治帝下令诸王贝勒讨论阿济格的罪行,众人认为阿济格狂妄,应该处死。

不过,阿济格毕竟战功赫赫,轻易处死未免会招人非议。在顺治八年的正月初六日,顺治帝以 “和硕英亲王阿济格谋乱”罪,将其幽禁。

顺治八年正月十二日,多尔衮死后一个月零三天,顺治帝就在太和殿举行了亲政大典。

可被幽禁的阿济格并没有消停,在漆黑无望的牢狱之中,做困兽斗的阿济格不仅在狱中藏刀、闹事,还气愤得要纵火烧掉监牢的房子,顺治实在忍无可忍,下令赐阿济格自尽,并将他移出了族谱。英亲王就这样成为了宗族的一个笑话。

阿济格的死,让顺治剪除了多尔衮的嫡派势力,也揭开了顺治帝清算多尔衮的序幕。因为这时顺治已经亲政了,如果不清算多尔衮,他就得生活在这个“皇父”的阴影之下。没想到,有人比顺治还急,急着站出来和多尔衮划清界限。

顺治八年(1651年)二月十五日,多尔衮下葬后也就一个月左右,曾经是多尔衮最信任的正白旗大臣苏克萨哈、护卫詹岱、穆济伦等三人突然跳出来,揭发了多尔衮的两大罪状:一是私藏御用珠宝、私制龙袍;二是背着顺治帝迁移两白旗到京师附近的永平府,扼住东北通往北京的咽喉要道,以达到谋篡大位的目的。

顺治内心大喜,因为他知道,一旦被推到“篡位”的高度,死去的多尔衮就万劫不复了。

顺治下令让济尔哈朗和诸王公大臣来审核此案,最终定下了多尔衮的十四条大罪,包括意图谋反、僭越礼制、私制帝服、龙袍陪葬、逼死豪格、、擅入皇宫内院、打压异己等。

定罪结果公布后,满朝哗然,多尔衮前一个月才风光大葬,现在怎么就给定为十恶不赦的大罪人了?而令众人想不到的是,顺治居然迅速批准了这个定罪结果。

顺治八年(1651年)二月二十一日,距离多尔衮去世只有两个月,顺治下令剥夺多尔衮生前和身后所有的荣誉和地位,将多尔衮的牌位扔出太庙,并逐出爱新觉罗宗室。

然而顺治还不解恨,顺治下令毁掉了东直门外刚刚修好的多尔衮坟墓,将多尔衮的尸体从陵寝的地宫中掘出,用鞭子抽,用棍子打,最后砍掉首级,暴尸示众后,焚骨扬灰。睿亲王原本十分雄伟华丽的坟墓化为一片瓦砾。

不仅如此,顺治帝更是彻底清算了多尔衮的全部党羽,多尔衮曾经的亲信和党羽全部处死或者贬革,两白旗势力从此大衰。

顺治帝尚且容不下多尔衮的亲信,那他的家人自然也难逃悲惨的命运。

此时,多尔衮唯一的独生女儿东莪还在王府,可明眼人都知道,覆巢之下无完卵,顺治帝下令将东莪撵出王府,交给多铎长子看管。

这是清史中关于东莪的唯一记载,此后正史上便再也没有东莪的消息。

在今天的呼和浩特市内有一座恪靖公主府(康熙第六女固伦恪靖公主府邸)。根据《公主府志》记载,多尔衮的曾外孙女曾在这里居住过一段时间。

所以,由此推断,东莪格格如果不是幼年夭折,那她最有可能和许多清朝格格一样,为了满蒙结盟联姻而献身,嫁到了蒙古,远离京城,可失去了父亲庇佑,无依无靠,大多会抑郁而终。

多尔衮虽然曾为清朝定鼎中原立下大功,曾经是威震天下的摄政王,可顺治帝却对他恨之入骨,就连死后也将他掘墓鞭尸。和多尔衮悲惨的遭遇相比,顺治帝并没有彻底清算多尔衮的独生女东莪,也许是因为在内心怜悯东莪格格是个弱女子的缘故吧!

参考史料:《清史稿》《清实录》《清史列传》《皇父摄政王多尔衮外出围猎日记》等



相关资讯